淄博市卓创残疾人就业孵化中心
当前位置: 主页 > 风采展示 >

市肢协主席张巧霞、残疾人理发师宋忠桥当选武汉市第十七届劳动模范

时间:2018-05-09 10:08来源:主页 作者:长江网 点击:
    5月3日上午,在武汉剧院由武汉市总工会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七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市肢协主席张巧霞、残疾人理发师宋忠桥新当选为武汉市第十七届劳动模范,张巧霞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在大会作了题为《逆境下开凿自强之路,创业中谱写劳动之歌》的发言。
 
张巧霞:逆境下开凿自强之路 创业中谱写劳动之歌

    5月3日上午,在武汉剧院由武汉市总工会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七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市肢协主席张巧霞、市残疾理发师宋忠桥新当选为武汉市第十七届劳动模范,张巧霞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在大会作了题为《逆境下开凿自强之路,创业中谱写劳动之歌》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巧霞,是武汉市华兴特种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今天作为武汉市第十七届劳模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讲述我的个人经历与工作体会,感到十分荣幸。我汇报的题目是《逆境下开凿自强之路,创业中谱写劳动之歌》。

    我出生于1959年,在不到10个月的时候,因染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肢瘫痪。从此轮椅和拐杖就是我的“腿”、我的“脚“。小时候,与很多人一样,努力学习,圆自己的一个大学梦。1977年我参加高考,分数远超录取线,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文明的缺失、政策的不公,身体残疾的我被人为地无情拒之大学校门外。
 
    痛苦过了,沮丧过罢,我并没有就此放弃。不仅是因为我不想成为家人永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更在于逆境中已生活了18年的我,自尊的心犹在,自信的胆更壮,自强的梦未泯,自立的勇培增---证明价值,惟有自我!
 
    靠着板凳和拐杖,我踏上了漫长的求职征途。我已不记得参加了多少次应聘,我已麻木了屡次因重度残疾的原因被拒绝的冷漠,双拐之下路坎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待业5年后,我在一个街道企业民族电器厂获得了一份会计岗位的工作。我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从不以身体为借口推脱任何工作任务,甚至拖着病残的身体经常出差到省外对账、收款。我的努力得到同事与领导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好景不长,1989年工厂领导班子调整,新厂长以残疾人位居重要的会计职位“不雅观”为由,把我换到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
    歧视,又一次降临。一气之下,我愤然辞职了,既然有人不珍惜我劳动的权利,我为何总是陷入乞求工作的误区?既然你要无端地换掉我饭碗,干脆我自己垒砌灶台!毕竟我已证明过了自己能行,毕竟中国已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残疾人难道不能自由、自主、自为地创业?!
 
    1991年,我用父母准备给我作嫁妆的1万元开办起了华兴特种变压器厂---一家属于残疾人自己的企业,当时只有3名员工与10平方米的低矮作坊。创业初期,我面临着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业务的“三无”尴尬。关键时刻,还是工人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武汉市高压电器厂厂长王展鹏先生除了无偿捐赠设备,还派工程师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天道酬勤,人道有暖。
 
    为了生存,在业务订单的选择上,我从不挑肥捡廋,带领着团队以定制为模式,走出一条特色经营之路,工厂快速存活并发展起来。
    1996年,我认识了我的丈夫---谈治保,我从不叫他“老公”什么的,而是亲切地称呼他“谈师傅”。二十多年了,都是谈师傅背着双腿残疾的我联系客户,去采购送货,去应对商战……谈师傅不仅便成了我的“脚”,更是我笑傲征途的“奔驰”、“宝马”!我永远感恩他!
 
    婚后不久,37岁高龄的我怀孕了。我要成为一名母亲了,我欣喜若狂,可强烈的妊娠反应折磨得我只能躺在床上。而此时企业正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经过长久沟通,长江船舶设计院一位副院长终于同意来厂洽谈业务。我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若谈判成功,不仅带来订单,还会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企业就会可持续快速发展,而一旦失去这次机会,公司极有可能是关门歇业,厂里的员工也将面临失业的风险,我的创业梦也极有可能戛然终止……思想与精神在痛苦中煎熬,几天后,我决定舍小家为大家,将孩子打掉。最终,在谈判桌上,我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合同,但从此我却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心中的遗憾和愧疚从此终身伴随着我。
 
    作为一个公司负责人,我深知企业与员工之间绝不应该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而应是彼此依靠,互为表里的同兴衰、共成败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华兴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没有健全和残障人士之分,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待遇公平,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按政府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保险。
当然,要说与别的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也有,那我是我始终不忘创业初心,每当企业需要招收新员工时一定优先考虑残疾人。
 
    通过自身的经历,我深知残疾员工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我结合残疾员工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安排他们的工作岗位,传其知识,教其技术,使其具有谋生的本领。在我的精心培养和呵护下,一批残疾人成为了公司骨干,如技术副总宁志军,刚进公司时,只能在车间做些简单的零碎活,后来我亲自教他画变压器的图纸,并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老专家“传、帮、带”,凡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会议都安排他参加。经过自身的刻苦钻研和公司的重点培养,现在的宁志军同志已经成为华兴公司的技术一把手,成为一名从设计、制造、检验等全流程都十分专业的技术骨干,负责研发、技术中心和质量,工资收入、福利待遇都得到大幅提升。再如即将上任的营销总监刘煦,这名90后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进公司短短4年,从销售内勤到销售部副部长,再到营销总监,华兴特变这个平台帮一批残疾人职工实现了自身的梦想,与健全人一样靠自己的劳动安家立业,以自己的价值赢得尊严。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师傅们大都知道一部小说,名字叫《工作着是美丽的》,它告诉我们,劳动也是幸福的。为了给我公司的员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除了给予发展的空间,每月两次安排全体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外,我还像家人一样,关怀着员工的生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精神素质培养。公司组建了工会,成立了职工之家和残疾人之家,设立了娱乐活动厅,购置了音响设备,乒乓球台和各类书籍,不仅定期组织员工旅游,也为员工庆祝生日。为了解决员工的婚姻大事,我多次资助员工购房,张罗婚事,还亲自为其购置家具、布置新房,甚至安排自己丈夫谈师傅为新人充当婚车司机......员工常说“张总比我们的亲爹妈都想得周到”。
 
    就这样,我与员工携手劳动、创业27年,遇凄风冷雨不灭志向之焰,逢风帆高扬不偏正道之宗。2013年,我为华兴特变制定了一个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变旧有营销模式的远大规划,并为此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2015年,公司在阳逻华中国际产业园购买现代化厂房,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2016年,调整组织结构,组建网络营销部,同步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斥巨资购买了硅钢片横剪线和纵剪线,具备了特大型和超大型变压器硅钢片剪切能力,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2017年,我们又引进全新协同办公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ERP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纸质办公时代跨越到了云计算和移动智能办公时代。
    经营管理上的突破创新使华兴特变走上了兴旺发展之路。
    作为华中地区最早取得中国船级社认证的企业之一,华兴特变先后取得了公司质量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中国CCS船级社型式认证、法国BV、美国ABS、英国LR、德国GL、挪威DNV及俄罗斯等船级社质量认证,生产的船用变压器应用在3000余艘各类舰船和海洋平台上,过硬的质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2018年,我们华兴特变再传佳讯,喜获中国科学院旗下能源研究所订单,双方就技术方面达成一致并签订了购销合同,为其生产一批用在海洋平台上的船用变压器。
 
    耕耘不断,收获不竭。我们公司多次被武汉市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先后被命名为湖北省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残工委设立为残疾人就业基地。
 
    从当初只有3个人的作坊车间,到今天发展为具有3000多平方米厂房,近百名职工,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的现代化企业,我的经历模仿诗人北岛的两句诗,那就是:
    劳动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奋斗是成功者的墓志铭
 
    这些年,我从不敢忘这一路党和政府的扶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作为武汉市政协委员,我通过调研,多次提交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的提案,并积极推动提案的落实。作为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我努力为广大残疾人代言,反映合理诉求,如提议政府给予税收、社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迈过创业门槛;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残疾人出行,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将残疾人退休年龄提前等,尽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为残疾人谋取更多福祉。
 
    各位领导,这就是我的一段人生颠簸的经历,从双拐撑起脊梁到轮椅碾过坎坷,过往不悔不骄,未来继续拼搏!
    我叫张巧霞,从不取巧做人,但披朝霞出征,衔晚霞小憩,沐浴着色彩与正气溶入中国梦。
谢谢大家!




    张巧霞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瘫痪,注定她的人生只能与轮椅为伍。但她没有就此放弃,在求职困难的情况下,于1991年,用父母准备给她作嫁妆的1万元开办了华兴特种变压器厂---一家属于残疾人自己的企业。

    作为华中地区最早取得中国船级社认证的企业之一,华兴特变先后取得了公司质量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1管理体系、中国CCS船级社型式认证、法国BV、美国ABS、英国LR、德国GL、挪威DNV及俄罗斯等船级社质量认证,生产的船用变压器应用在3000余艘各类舰船和海洋平台上,过硬的质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2018年,华兴特变再传佳讯,喜获中国科学院旗下能源研究所订单,双方就技术方面达成一致并签订了购销合同,为其生产一批用在海洋平台上的船用变压器。
 

    华兴多次被武汉市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先后被命名为湖北省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残工委设立为残疾人就业基地。

    从当初只有3个人的作坊车间,到今天发展为具有3000多平方米厂房,近百名职工,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的现代化企业,她的经历如果模仿诗人北岛的两句诗,那就是:劳动是创业者的通行证,奋斗是成功者的墓志铭!

    张巧霞主席的此项殊荣,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全体残疾人的骄傲。自强自立,努力奋斗,幸福生活同样可以由残障之躯创造!

 
 
 


宋忠桥:残疾理发免费收徒有个要求:愿当义工

    宋忠桥从肢体残疾的理发师傅,到在世界大赛中频频得奖的美发培训学校校长,再到免费带出200名残疾学生的资深义工,老家蔡甸、在汉创业20年多年的残疾人宋忠桥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三级跳。

  国家一级形象设计师、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全国技术能手,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荣誉让宋忠桥更迫切地想用自己的全部能力,为残疾人呼吁得到更多的机会。

 

 5月3日,武汉市第十七届劳模名单公布,宋忠桥光荣上榜。4日,宋忠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靠学理发找活路
  4日上午,在位于武昌区烈士街的武汉“精英美发中心”店里,几个徒弟围着宋忠桥,学习在“头模”上把长发“分区”。 52岁的宋忠桥拄着拐杖忙前忙后,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说到当初学习理发的初衷,他很直接:“我要吃饭啊。”
  宋忠桥是蔡甸人,2岁时,因为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残疾,至今都离不开拐杖。20岁时,他考上了老家的邮局,因为残疾被拒绝;好不容易进了供销社工作,又遭遇下岗。
  “我想做个体面的工作,但体面的工作都不要我。”宋忠桥苦笑。他去广州学了半年理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结果回到武汉还是没有一个店收他。最后只好借钱在汉口宝丰路附近租了一个6平方米的小门面,专门给社区的爹爹婆婆们剪头,不到半年,这间铺子也关门了。
  宋忠桥说,他只会理发,虽然剪得好,但不会给爹爹们刮胡子、掏耳朵,还是没办法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大家觉得服务太单一,慢慢就不来了。”但这也让他对自己的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逼迫他继续去广州学习,要向专业的美发方向发展。
  和正常人同场竞技频获大奖
  初次创业失败,宋忠桥又继续到广州学习了半年,回汉后重新在汉阳开了一家理发店,把服务对象定位为中青年人。
  1999年,他参加了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的比赛,拿下了亚军。此后,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比赛,每次不是冠军就是亚军。在美发业内,宋忠桥的名气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高。
  2014年,宋忠桥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国际美发omc世界杯冠军大赛,在这个被誉为“美发界的世界杯”上,成为中国首位参加该赛事的残疾人选手;2016年,omc比赛继续在韩国首尔举行,包括他在内的四名队员凭借一款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男式波浪发型”,成功晋级8强,今年,他还将继续带队去巴黎征战。
  宋忠桥参加的比赛,都是和正常人同场竞技,按照同样的标准评选。每次的比赛,他也付出全力准备,常常连续一两个月都在店里练习,每天练到转钟。“我从没觉得我是个残疾人啊,为什么不能和正常人一起比赛?”
  宋忠桥家里摆满了各类比赛的奖杯,获奖证书装了整整三大箱。“这些是要向那些看不起残疾人的人证明,他们能做的事残疾人也能做到!”
  愿意做义工成收徒标准
  从默默无闻到频频获奖,宋忠桥应邀在湖北省内多地的美发学校当过近10年老师,教了几千名学生。2008年他重新回到武汉,办起了自己的美发培训学校,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其中200多人是残疾人。
  目前,宋忠桥在汉阳和武昌共开了四家店,有20多名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其中一大半是残疾人。
  姜文诚是宋忠桥2011年收的一名非残疾人徒弟,是其他学员眼中的“大师兄”。“当时我慕名来跟师傅学理发,他这里培训不收费还包吃包住,但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愿意当义工,一个是能够和残疾人当朋友。”
  姜文诚眼中,师傅是个有大爱的人。除了手把手带徒弟,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十几年来,宋忠桥还始终坚持带着徒弟们做义工,在武汉市许多社区,免费为居民剪头发。他计划今年要继续走进100个社区,目前已经完成了30多个,还打算在老家蔡甸资助一些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2016年武汉夏汛,宋忠桥带领30余学员前往消泗分洪区三个居民安置点—蔡甸四中、侏儒镇和玉贤野战国防园,志愿为转移群众提供理发服务。当天,日头高照,宋忠桥和义工队员们汗水湿透衣衫,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满是白色汗渍。
  在师傅的影响下,姜文诚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可以和店里的聋哑学员交流,帮师傅带徒弟。他学成出师时,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打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师傅还带了我这么久,我留下来可以帮他分担一些。”
  扶持残疾徒弟创业就业
  宋忠桥带徒弟,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都要求他们每年必须和自己一起参加省内甚至全国的各类专业比赛,“必须拿奖!”目前4个店的20多个人,一大半以上都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过前三名,去年,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前三名全都是他的学生。
  “残疾人学技术本来就很难了,如果不学得比别人好,更加没有机会。”学成出师的学生,他还会专门提供1万元的创业基金。拿过省冠军的残疾学员王崇波,现在在广州工作,月收入6000多元;许国云夫妻双残,丈夫肢残,妻子聋哑,生活拮据。经半年培训后,两口子在汉阳火车站附近租下一间门面,在宋忠桥的扶持下开了一家美发店,月纯利润5000余元,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
  宋忠桥说,现在自己最担心的是即将就业的两个残疾学员石婷和龙凯。“他们技术好,但性格内向。”他经常跟两个人单独谈心,教他们怎么和人沟通,推销自己。
  上个月,美甲比赛得过省冠军的石婷接待了一位女性顾客,但对方一看到石婷,立刻要求换人。看到这一幕,宋忠桥心痛了。“我们残疾人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但少的是一个得到工作的机会。”
  宋忠桥说,自己一路走来,得到了省市残联和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他也希望能够借着自己的力量,帮助残疾学生独立自主,找到自己的位置。(长江网)